守护碧水蓝天|大理市农商银行的生态金融发展之路
2024年04月19日
浏览量:350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大理近来频频“霸榜”“出圈”,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文旅产业配套越发成熟,百姓的生活也纷纷富裕起来。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大理州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单位——大理市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
截至2023年末,大理市农商银行存款余额达260.04亿元,较年初增加18.48亿元,存款存量及增量在大理全市17家金融机构中双双排名第一;各项贷款余额191.50 亿元,较年初增加4.73 亿元;2023年6月,大理市农商银行营业部从全国银行业系统中脱颖而出,荣膺“银行业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在大理市农信70年风雨征程上树立了又一块里程碑。
风花雪月,自在大理。作为蜚声海内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云南省大理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积淀。伴随着互联网的热潮,大理频频“霸榜”“出圈”,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文旅产业配套越发成熟,百姓的生活也纷纷富裕起来。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大理市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地方性法人银行,大理市农商银行心系大理、扎根大理、建设大理,矢志不渝地将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作为主责主业。”据大理市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赖天荣介绍,2023年,大理市农商银行捷报频传:截至2023年末,大理市农商银行存款余额达260.04亿元,较年初增加18.48亿元,存款存量及增量在大理全市17家金融机构中双双排名第一;各项贷款余额191.50 亿元,较年初增加4.73 亿元;2023年6月,大理市农商银行营业部从全国银行业系统中脱颖而出,荣膺“银行业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在大理市农信70年风雨征程上树立了又一块里程碑。
1
支持洱海生态保护
还老百姓一片碧水蓝天
洱海清,大理兴。作为大理市的地标性景点和当地百姓的母亲湖,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反映着70多万大理市常住人口的生活质量,关系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实地考察了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叮嘱当地“一定要把洱海生态保护好。”对此,大理市农商银行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优先将信贷资金及配套服务投向洱海生态保护领域,还老百姓一片辽阔的碧水蓝天。
2018年,大理市启动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项目,涉及近2000户家庭的搬迁安置及安置金兑付。对此,大理市农商银行为符合准入条件的拆迁户量身打造了“洱海保护安居贷”贷款产品。这款产品实行优惠政策,具有手续简便、利率低、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等特点,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5年。为了确保“洱海保护安居贷”尽快落地实施,大理市农商银行多次与大理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目前已累计投放175户,贷款余额3987万元。此外,大理市农商银行还主动请缨,协助当地政府为拆迁户兑付了16.5亿元的拆迁安置补偿资金,为拆迁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便利。
在做好信贷资金投放和安置资金兑付的基础上,大理市农商银行基于云南省“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抓住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于2023年4月委托云南省联社完成了针对农发行的1.5亿元同业存放业务,并于2019年中标1.5亿元大理州生态环境保护与保护专项债,还于2023年牵头组织大理州内农商行为该项目发放5亿元的社团贷款,不断延展支持洱海生态保护的渠道和方式。
而对于洱海生态保护相关企业的金融支持,大理市农商银行更是竭尽全力。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洱海环保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承担着对洱海流域产生的餐厨垃圾、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蓝藻藻泥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处理工作。专注于“变废为宝”的顺丰公司,目前每年可遏制10余万吨有害物质流入洱海,并且年产80余万吨生态有机肥和1000余万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
起初,顺丰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一度面临有效抵押不足、存货积压多、应收账款周期长的难题,为了帮助公司摆脱窘境,大理市农商银行牵头联合大理州农信机构,为其采取了抵押担保、公司股权、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相组合的模式,2023年9月向其发放了期限为3年的1.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并实行优惠利率,有效解决了公司融资成本高、应收账款周期长的难题,保障其在洱海生态保护的征途上轻装前行。
据统计,大理市农商银行先后帮助顺丰公司顺利完成了“洱海流域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国家试点”“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保护与资源化再利用”“大理市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等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向顺丰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发放贷款6.57亿元。
2
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吸引更多游客背上行囊“去大理”
文旅,是大理市的金字招牌,也是大理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不仅为大理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名城增强了信心,也为大理市农商银行更好服务大理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理市农商银行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工作,主动对标云南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加快打造新业态、新产品,更加精准地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解难,全面推动大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漫步在大理的街头,一群身着红马甲的银行人格外醒目。这是大理市农商银行的30支“红马甲”金融服务队在向沿街商户推广聚合支付收单业务,为商户有针对性地推荐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大理市农商银行以收单商户的经营流水、日均余额等为参照,按不同层次给予手续费减免优惠,切实降低商户交易费用,让广大商户“既省心又省钱”。
具体到每个网点,他们也都有各具特色的做法。大理市农商银行按照“一区域一特色、一网点一品牌、一商圈一主题”的思路,分门别类地打造了一批特色金融生态商圈,为商圈内商户提供集账户、支付、结算、融资等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该行福星支行位于核心商业区,打造以“欢乐购”为主题的消费金融生态商圈,客户逢周末持云南农信贷记卡享消费满减,目前这一优惠活动覆盖80%以上的入驻商户;古城支行地处旅游核心区,打造以“畅游古城”为主题的金融增值服务商圈,与商家联动让利游客,激活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信贷产品方面,大理市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惠旅贷”“苍洱技能贷”“苍洱巾帼贷”等信贷产品,满足文旅产业客户的不同金融需求。其中,“惠旅贷”是该行针对餐饮、民宿、文创等商户“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专门打造的信贷产品。该行对这款信贷产品精简业务流程,采用信用或担保方式办理,并与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农担快捷贷”业务合作,有效提高了客户获贷率;“苍洱技能贷”由该行与大理市人社局联合推出,面向技能工匠、首席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技能型人才。2023年3月,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扎染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段树坤获得“苍洱技能贷”,他用这笔贷款扩建了厂房,创新了扎染工艺,还建成了一座扎染博物馆,带动300多人创业致富。截至今年3月末,大理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苍洱技能贷”3718万元,助推非遗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
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为乡村振兴事业再添一把柴
“服务‘三农’是大理市农商银行的立行之本,是各条线业务发展的基石,这是我们历届党委班子一以贯之的工作准则。”赖天荣表示,多年来,大理市农商银行一直把支持“三农”当作核心工作和基础性工作来抓,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侧重对新型生态农业领域的扶持,全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让漫山遍野的农作物为大理市优美的生态环境增色添彩。
大理市下关街道大麦地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不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农业发展势头也如火如荼。一批农业观光园、采摘园、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吸引着八方宾朋的到来。大理市农商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小组走进大麦地村的田间地头,与村民拉起家常,详细介绍该行的25款特色涉农信贷产品,为农民送上春耕春播备用资金。
“农商银行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正在田间劳作的李老汉脸上笑开了花,“今年我扩大了林果种植规模,全部积蓄都投进去了。当下春耕急需购买种子和化肥,资金问题让我愁得不得了。幸好农商银行上门服务,给我带来了及时雨,我才没错过农时。”
大理市喜洲镇地处海拔约2000米的高原平坝区,非常适宜粳稻生长。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在喜洲镇种植了3000多亩有机大米。近几年由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流动资金一度十分紧张。大理市农商银行为其匹配4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缓解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有了这笔贷款的帮助,该公司大力发展“大春水稻、小春油菜”轮作,采取“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相继推出了“喜米”“喜油”等绿色系列农产品,并带动了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为贯彻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大理市农商银行以粮食安全为己任,针对当地的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业种植区,“一户一策”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方案。2023年秋收秋种时期,大理市农商银行针对粮食作物和乡村特色农产品作出专项部署安排,推出乡村振兴“农担贷”“惠集贷”“惠烟贷”等一系列专属信贷产品,为秋收秋种量身打造“金融服务全链条+产品覆盖全周期+一站办理全流程”模式,助力粮食丰收、农民增收。截至今年3月末,大理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19.74亿元,占比62.19%,并已完成8个乡(镇)信用镇评定及57个信用村评定,授信2.62万户45.92亿元。
70年栉风沐雨,70年历久弥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理市农商银行全体干部员工正收起成绩,重整行囊,在大理这片风光旖旎的土地上,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向着稳健发展、业绩良好、扎根本土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昂首迈进。